新浪娱乐 电影宝库
法制晚报讯(记者 田婉婷) 在日本他是一个天王级巨星,在中国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国际影人。
昨日,高仓健去世的消息引发中国电影人和影迷们的集体追思。而作为高仓健在中国唯一参演的影片,2005年,当时已经74岁高龄的高仓健出演张艺谋导演的《千里走单骑》,和剧组人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导演张艺谋通过网站公开了哀悼讣闻:“惊悉挚友高仓健先生过世,心情无比难过,从相识到相知,十余年光阴,他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尽管不愿相信现实,但老友已去,只有沉痛哀悼,祝愿他在天堂幸福开心!”
此外,《法制晚报》记者昨日电话专访了《千里走单骑》剧组的主创,这位在剧组被亲切称为“老高”的电影人,让中国的电影人形容成“一个大写的人”。
“没想到他个子比我想象的还高。”回忆起十年前第一次见高仓健的情形,邱林感慨说。
谈及高仓健,邱林表示,“他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大到改变了我的人生。”邱林说,“如果没有他来参演这部戏,需要我这么一个角色,我根本不会成为一名演员。”
回忆起拍摄时候的情景,邱林表示,现在拍戏多了才知道,拍摄的时候能和你见面打个招呼的演员就算不错了,但高仓健身为一个大明星,无论是戏外戏内跟普通剧组人员的关系都非常融洽。
“最惊喜的是他还来过我家,他是我们父母那一代的偶像,我妈还和他合影了,他非常愉快地答应。”邱林说。
昨日,接到《法制晚报》记者的电话,邹静之沉默了良久,才说出一句“今天才得知这个消息,特别特别难过”,“我今天重新又看了一遍《千里走单骑》,斯人往生,不胜感念”。
谈及对高仓健的印象,邹静之说,“他是一个沉默但很有尊严的人,他身上那种沉静的感觉是我们特别欣赏的。而他的电影也影响了一代中国人。是一个让人怀念的良师益友。”
在《千里走单骑》剧组,高仓健被亲切地称为老高。邹静之回忆起有一次去日本和“老高”会面,“我和张艺谋、王斌(编剧)一起去的,当时飞机延误再加上堵车,比预计时间晚到了一个多小时,但没想到的是老高就一直在停车场的车里等着我们,其实无非是见我们一面,握个手,送份礼物就回去了。但这份情谊让人觉得特别温暖。”
在拍摄《千里走单骑》的时候,邹静之说:“高仓健每天早晨都会亲自准备食物,让人送到我们房间。印象最深的是他还特别敬业,70岁高龄身边竟然没有助理,一般的演员都是拍完戏就回去了,尤其是大牌演员,但像老高这样级别的演员,拍完戏也不回去,还站在旁边陪着大家一起拍。”
因《千里走单骑》,著名录音师陶经和高仓健结缘。第一次见到高仓健,陶经的第一感觉是非常亲切,“我从小看他的电影,感觉对他已经非常熟悉了,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记得很清楚,我在工作,是他主动上来和我聊天的,这让我很惊讶,他在日本是一个天王级巨星,却还这么平易近人”。
由于都会说英语,陶经和高仓健平时交流的时间很多,“他会让你产生一种尊敬的感觉,有什么事都可以跟他说,完全没有界限。”后来熟了之后,两个人竟然时常开玩笑。陶经说,“老高就像个顽童,记得有一次艺谋导演带着我们去找他吃饭,到了他那儿,发现他还没来,但看到门口有个保安很有型,后来细看才发现是老高“扮演”的,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老高经常会用这种办法逗人开心。生活中他是一个很幽默的人,像他这样的大明星能够做到这一点看出是真心喜欢大家。”
他工作敬业 无比专业
谈及高仓健的专业,见惯了世面的陶经唏嘘不已。
回忆起拍摄《千里走单骑》的时候,陶经对一个细节印象深刻, “他对自己带来的日本工作人员要求非常高。他的服装师给他准备的服装有六个暗兜,是为放无线话筒发射器的,一般的服装师不会转业到这些为录音部门准备的细节,但他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确保每一次转身都能准确无误地接收到声音效果,准备得非常细致,相当专业。”
就是这样一个专业的大明星却在工作现场一直有一种坚定的敬畏之心。陶经说,高仓健在拍戏的时候有一个习惯是不坐着,永远站着。
高仓健的理念是,工作人员这么辛苦,我不能坐着享福,要和他们一起。“所以在日本拍戏的时候,大家都是站着的,因为先生不坐,张艺谋就说,‘除了陶经能坐,其他都不能坐。’因为我是必须坐着干活。这是对先生的尊敬。”陶经说。
作为张艺谋的御用纪录片导演,罗莎莎在拍摄了《千里走单骑》的时候高仓健自然是拍摄重点。她和高仓健,在拍摄中因为种种交流,很快成了忘年交。
都说高仓健本月10日去世的,但据罗莎莎透露,在本月14日她在香港参与乐施毅行,晚上八点多,接到来自东京的电话,说老高祝福导演生日快乐,因为导演秘书小庞的电话一直打不通,所以委托莎莎代他们祝福。
昨天罗莎莎接到高仓健去世的噩耗,说是10日老高去世,非常惊诧那晚的电话,特意打电话回去问,才知道那是老人的临终祝福,却要求只字不提生病的近况。
罗莎莎非常感慨,临终前还心系朋友生日的举动,老高就是这样一个人,总是把别人放在第一位,照顾对方的感受。上到导演,下到剧组的小场工,无一不接受过老高的关爱。“正是相处过程中的真情实意和无需索求的付出,让我明白人格的伟大,明白什么是硬汉,让我尊敬、爱戴和永远怀念。”罗莎莎说。
·延伸阅读· 那个时代留下的电影人
山口百惠、三浦友和
1984年《血疑》在中国大陆播出,山口百惠红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她和自己的搭档三浦友和合作的包括《伊豆舞女》等众多影视作品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知名度超越现在的任何一个天皇巨星。山口百惠的魅力在于她无惊艳的容貌,却有着独特的个性、气质。
1980年,山口百惠发表引退宣言,当年11月19日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举办婚礼。其后,山口百惠退出娱乐圈,安心做家庭主妇,育有两个儿子。
中野良子
因电影《追捕》在中国引起巨大的轰动,中野良子火遍中国。电影《追捕》中的真由美形象,到现在还令人念念不忘。当年她应邀来到中国访问。一下飞机,她就被前来迎接的人群所包 围,“人们载歌载舞、敲锣打鼓,像是在欢迎一位总统”。正当良子在日本当红的时候,她毅然淡出演艺圈,做起了和平大使。
从那时起,事业如日中天的中野渐渐从影视圈淡出,在中日两国间扮演起“和平使者”的角色。这样在20年前就投身文化交流,特别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日本人并不多。
史泰龙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大陆引进第一部好莱坞大片《第一滴血》,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史泰龙凭借凭《洛奇》和《第一滴血》两个动作电影系列成为80年代好莱坞动作明星的代表,也在中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出生于1946年的他,现在已经68岁,但是依然活跃在银幕上。文/记者 田婉婷